22-12-9 來源: RCO催化燃燒設備,粉塵治理設備,環保設備廠家-鄭州騰達機械
?
2021年4月13日,泉州市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對豐澤區某工藝品廠進行現場檢查,發現該公司從事樹脂工藝品生產,其手工彩繪區域正在作業。廢氣主要來源于油漆和無苯天那水揮發的有機廢氣。現場檢查時,手工彩繪區域配套的UV活性炭一體化凈化裝置未運行,設施風機未運行,電壓表指針指向0,手工彩繪區域產生的揮發性有機物廢氣直接無組織排放。
同時,該公司主體工程于2020年8月投產,至今尚未辦理環保設施竣工驗收手續。
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認為,由于生產未達到75%以上,達不到驗收檢測要求的負荷,所以至今未驗收。
生態局給予解釋是:原《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技術要求(試行)》(環發〔2000〕38號)規定,工業生產型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保證的驗收監測工況條件為:試生產階段工況穩定、生產負荷達75%以上、環境保護設施運行正常。根據2016年原環保部《關于廢止部分環保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決定》(部令 第40號)該文件已廢止。目前建設項目環保驗收應按照《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暫行辦法》有關規定開展,因此該單位提到的“生產負荷未達到75%所以至今不能驗收”的意見不成立。
那么其他企業在進行驗收工作時候,一是參考《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暫行辦法》《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指南 污染影響類》,另外對于已發布行業驗收技術規范的,執行其中相關工況負荷要求。
最終處罰
1.責令改正(責令立即改正手工彩繪工序未按照規定使用污染防治設施行為);
2.責令限期改正(責令限于接到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三個月內改正配套環保設施未驗收行為);
3.罰款貳拾叁萬叁仟元整。
依據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五條:“產生含揮發性有機物廢氣的生產和服務活動,應當在密閉空間或者設備中進行,并按照規定安裝、使用污染防治設施;無法密閉的,應當采取措施減少廢氣排放。”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十九條第一款“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建設項目,其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經驗收合格,方可投入生產或者使用;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關于驗收工況同類問題
問題:
現企業自主驗收,污水處理廠未達工況75%的可否驗收,對于處理水量是否需要達到設計水量的75%?例如污水處理廠項目設計處理水量3000t/d,目前現狀只有處理500t/d,該如何處理?
答復:
《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 91.1-2019)已替代《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T 91-2002)中污水監測技術規范部門,該規范未對污水處理設施竣工驗收工況條件作出要求。
按照現行相關規定,污水處理廠竣工環保驗收監測無工況要求,請按照《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暫行辦法》和《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指南 污染影響類》《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 91.1-2019)等相關規定要求開展驗收工作。
根據《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指南 污染影響類》有關要求,驗收監測應當在確保主體工程工況穩定、環境保護設施運行正常的情況下進行,并如實記錄監測時的實際工況以及決定或影響工況的關鍵參數,如實記錄能夠反映環境保護設施運行狀態的主要指標,工況記錄方法參照其附錄3“工況記錄推薦方法”。
對于已發布行業驗收技術規范的,執行其中相關工況負荷要求。
1、企業投產(經營)后,是否應當辦理環保竣工驗收手續?
應當辦理。根據《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暫行辦法》規定:建設單位是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的責任主體,應當按照本辦法規定的程序和標準,組織對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進行驗收,編制驗收報告,公開相關信息,接受社會監督,確保建設項目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投產或者使用,并對驗收內容、結論和所公開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負責,不得在驗收過程中弄虛作假。
以排放污染物為主的建設項目,參照《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指南 污染影響類》編制驗收監測報告;主要對生態造成影響的建設項目,按照《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 生態影響類》編制驗收調查報告;火力發電、石油煉制、水利水電、核與輻射等已發布行業驗收技術規范的建設項目,按照該行業驗收技術規范編制驗收監測報告或者驗收調查報告。
建設單位不具備編制驗收監測(調查)報告能力的,可以委托有能力的技術機構編制。建設單位對受委托的技術機構編制的驗收監測(調查)報告結論負責。建設單位與受委托的技術機構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以及受委托的技術機構應當承擔的責任,可以通過合同形式約定。
2、明確驗收的責任主體
取消環境保護部門對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的審批,由建設單位依照規定自主驗收。具體如下:
水、氣污染物環境保護設施驗收:
建設項目水、大氣污染物環境保護設施由建設單位自行開展驗收。
噪聲污染防治設施驗收:
建設項目在投入生產或者使用之前,其環境噪聲污染防治設施必須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和程序進行驗收;達不到國家規定要求的,該建設項目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固廢污染防治設施驗收: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二次修訂,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建設項目需要配套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設施的,項目竣工后由建設單位自主開展環境保護驗收,不再需要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驗收。
第十八條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確定需要配套建設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建設項目的初步設計,應當按照環境保護設計規范的要求,將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內容納入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落實防治固體廢物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的措施以及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設施投資概算。
建設單位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配套建設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設施進行驗收,編制驗收報告,并向社會公開。
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建設項目竣工后,建設單位或者其委托的技術機構應當如實編制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報告,驗收報告編制人員對其編制的驗收報告結論終身負責。
3、建設單位是否可以自行監測?
有條件可自行監測。驗收監測應當在確保主體工程調試工況穩定、環境保護設施運行正常的情況下進行,并如實記錄監測時的實際工況。國家和地方有關污染物排放標準或者行業驗收技術規范對工況和生產負荷另有規定的,按其規定執行。建設單位開展驗收監測活動,可根據自身條件和能力,利用自有人員、場所和設備自行監測;也可以委托其他有能力的監測機構開展監測。
4、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能否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不能。驗收監測(調查)報告編制完成后,建設單位應當根據驗收監測(調查)報告結論,逐一檢查是否存在驗收不合格的情形,提出驗收意見。存在問題的,建設單位應當進行整改,整改完成后方可提出驗收意見。
建設項目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經驗收合格后,其主體工程方可投入生產或者使用;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5、驗收意見包括哪些內容?
驗收意見包括工程建設基本情況、工程變動情況、環境保護設施落實情況、環境保護設施調試效果、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驗收結論和后續要求等內容,驗收結論應當明確該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是否驗收合格。
6、哪些情況下驗收不合格?
主要有這九大類。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設單位不得提出驗收合格的意見:
未按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及其審批部門審批決定要求建成環境保護設施,或者環境保護設施不能與主體工程同時投產或者使用的;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國家和地方相關標準、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及其審批部門審批決定或者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要求的;
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經批準后,該建設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采用的生產工藝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態破壞的措施發生重大變動,建設單位未重新報批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或者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未經批準的;
建設過程中造成重大環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態破壞未恢復的;
納入排污許可管理的建設項目,無證排污或者不按證排污的;
分期建設、分期投入生產或者使用依法應當分期驗收的建設項目,其分期建設、分期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環境保護設施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能力不能滿足其相應主體工程需要的;
建設單位因該建設項目違反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受到處罰,被責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的;
驗收報告的基礎資料數據明顯不實,內容存在重大缺項、遺漏,或者驗收結論不明確、不合理的;
其他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規章等規定不得通過環境保護驗收的。
7、驗收工作組企業可以組織成立嗎?工作組由哪些人組成?
可以。為提高驗收的有效性,在提出驗收意見的過程中,建設單位可以組織成立驗收工作組,采取現場檢查、資料查閱、召開驗收會議等方式,協助開展驗收工作。驗收工作組可以由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機構、驗收監測(調查)報告編制機構等單位代表以及專業技術專家等組成,代表范圍和人數自定。
8、驗收公示需要在指定的網站嗎?時間有無要求?
除按照國家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建設單位應當通過其網站或其他便于公眾知曉的方式,向社會公開下列信息:
建設項目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竣工后,公開竣工日期;
對建設項目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進行調試前,公開調試的起止日期;
驗收報告編制完成后5個工作日內,公開驗收報告,公示的期限不得少于20個工作日。
建設單位公開上述信息的同時,應當向所在地縣級以上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送相關信息,并接受監督檢查。
驗收報告公示期滿后5個工作日內,建設單位應當登錄全國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信息平臺,填報建設項目基本信息、環境保護設施驗收情況等相關信息,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上述信息予以公開。
9、驗收有無期限要求
有的。除需要取得排污許可證的水和大氣污染防治設施外,其他環境保護設施的驗收期限一般不超過3個月;需要對該類環境保護設施進行調試或者整改的,驗收期限可以適當延期,但最長不超過12個月。
10、驗收完成后要及時完成的事
納入排污許可管理的建設項目,排污單位應當在項目產生實際污染物排放之前,按照國家排污許可有關管理規定要求,申請排污許可證,不得無證排污或不按證排污。建設項目驗收報告中與污染物排放相關的主要內容應當納入該項目驗收完成當年排污許可證執行年報。
11、竣工環保驗收需要年檢嗎?
解答:根據環保相關規定,若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或采用的生產工藝未發生重大變化,竣工環保驗收手續均有效,不需要年檢。需接受環保主管部門監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