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6-11 來源: RCO催化燃燒設備,粉塵治理設備,環保設備廠家-鄭州騰達機械
?
今年1月—4月,全國339個城市臭氧平均濃度為12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8.5%。
為什么今年臭氧污染治理形勢異常嚴峻?筆者調研發現,除高溫少雨等氣象條件為臭氧污染的加劇創造了條件外,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也不容忽視。應對當前臭氧污染防控的嚴峻形勢,須扭轉三個誤區。
誤區一:形勢一好就放松。今年4月、5月一些地方臭氧污染防控失利,一些地方對今年不利的氣象條件因素估計不足。但筆者認為,估計不足只是表象,其內在原因是在去年同期臭氧污染防控取得良好戰果之后,一些地方產生了松懈、麻痹思想。一些地方今年出臺的臭氧污染防控舉措,明顯不如往年多,調度管控舉措和相關機制,也明顯不如往年抓得緊、抓得細、抓得嚴。
大氣污染防治實戰經驗告訴我們,深入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產生松懈、麻痹思想。只有牢固樹立久久為功的打持久戰思想,才能打破靠天吃飯的惰性,持之以恒,切實改善空氣質量。
誤區二:得不到優良天就放松。臭氧污染治理絕非朝夕之功。一線工作者付出很多努力后,有時看不到顯著效果,得不到優良天,就放松管控工作,甚至“破罐子破摔”。
事實上,即使沒有得到優良天,臭氧污染管控努力也沒有白費。如果沒有管控,污染可能更為嚴重,很多輕度污染可能成為中度甚至重度污染。得不到優良天就放松管控,往往會因“放手”而“失守”。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要時刻牢記精準防控的根本要求,切實樹立能減排就不放松的思想。把精準防控的目標時刻定在減輕污染程度、保護公眾健康上,不能陷入得不到優良天就放松的誤區。
誤區三:“不在線上”就放松。今年以來,一些地方積極探索環境監管非現場執法新模式,實現科學執法、精準執法、依法執法,減少對企業的打擾。但有的地方在探索非現場執法新模式過程當中,卻陷入了一些執法誤區。如有的地方片面強調,不首先在線上發現問題,就不能去企業現場執法;沒人舉報企業有污染問題,就不能去企業現場執法等。而事實上,很多地方除國省市縣重點企業已安裝在線監控之外,大量的中小型企業沒有實現在線監管,易形成事實上的執法盲區。這些沒有安裝在線監控的企業可能存在著各種各項的污染問題特別是無組織排放問題。每家企業的污染量可能都不大,但是積少成多、積多成患的VOCs和氮氧化物排放,為很多地方臭氧污染加劇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
因此,各地在探索生態環境監管新模式過程中,要面對現實、科學謀劃、精準部署。要做好有利于執法新模式運行的基礎性工作,更大程度實現所有企業可在線監測。對確實不具備安裝在線監控設備條件的,也絕不能放手不管。要采用監控、巡航、抽測等多種科技手段,提升發現污染問題的能力。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著眼謀求臭氧污染防控整體效果,“大污小污”一起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