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14 來源: RCO催化燃燒設備,粉塵治理設備,環保設備廠家-鄭州騰達機械
?
2018年是藍天保衛戰開始的一年,也是大氣污染防治蓬勃發展的一年。在過去的2018年里,我國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取得了顯著的成效,6項納入監測的污染物中,PM2.5、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5項污染物濃度明顯下降,同比下降均在5.3%以上,二氧化硫同比下降甚至達到了22.2%,成果喜人。但鄭州騰達機械也注意到,6項納入監測的污染物中,臭氧濃度同比上升1.3%,是唯一一項“不升反降”的污染物。加強臭氧監控,采取治理措施勢在必行。
臭氧污染是一種光化學污染。臭氧本身很不穩定,具有很高的活性,常被用作漂白劑、除臭劑等。但當臭氧濃度低時,臭氧具有毒性。臭氧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會對人體產生巨大的危害。因此臭氧污染治理不僅是為了更好的生態環境,更為了人類的身體健康。臭氧的產生主要是石化工業、汽車尾氣、加油站等排放的揮發性有機物與氮氧化物,在陽光下反應生成的。因此臭氧污染的治理關鍵在于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廢氣處理。
十二五期間,氮氧化物首次納入約束性指標,實施總量控制。藍天保衛戰展開,氮氧化物作為主要的大氣污染物之一,更是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對象。經過對鋼鐵、水泥、火電等行業“煙氣脫硫”末端處理,對重污染行業錯峰生產、對重型柴油車加裝尾氣處理裝置、提高排放標準等措施,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了近20%。
同時,有機廢氣處理也走上了日程,十三五期間,有機廢氣被納入了總量控制范圍,并且在重點區域,排放量下降10%被納入了剛性指標。在交通運輸方面,也積極調整運輸方式,控制揮發性有機廢氣的排放。
隨著一系列措施的執行,臭氧污染無疑會得到有效控制。但臭氧污染是個長期過程,在此期間各地區也應做好各項防范措施。同時各地區應把地區臭氧形成原因搞清楚,再制定相應措施。
?上一篇: 藍天保衛戰進入“深水區”,新的問題突顯
下一篇: 2019大氣污染領域環保督查重點有哪些?